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为保证更佳的浏览体验,请点击更新高版本浏览器

以后再说X

您好,欢迎您来到杭州众书文化有限公司

全国服务热线

13615718178 座机:0571-87098269
13615718178

出版项目

主页 > 出版项目

研融课程的理念设计与实践推进(吉林大学出版社)

研融课程的理念设计与实践推进(吉林大学出版社)

产品分类:出版项目

点击次数:

发布日期:杭州众书文化创意有限公司

全国服务热线:13615718178 座机:0571-87098269
13615718178

我要询价

产品描述



第一节  共研:引领学习方式变革

“研融”课程,研即研究,引领学习方式的变革;融即融合,演绎文化传承模式。研融课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宏观指导下全程参与、自主实践的一种活动方式。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生态化活动空间,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的支配权和主导权,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,推动课程的开展。课程用民主、包容的教育,用厚重、正态的文化促进师生共同成长。共研共育,立品养正!
为了全面了解中外教育家、学者及学校关于“研融”课程的活动研究,课题组主要通过CNKI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,以“研融”课程为关键词,以“全部期刊”为范围,进行精确匹配检索,收集了五年内(2017—2021)相关文献资料约50篇进行综述。
我们发现,中外专家和学者对课题中涉及的“共研”活动的探讨和研究非常少。在国外并没有发现关于研融课程的理论叙述和实践案例,但是与其相似的活动是研讨式教学法,源于早期的德国大学,现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高校中的一种主要教学方法。其以解决问题为中心,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,然后师生共同查找资料,研究、讨论、实践、探索,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,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。
近些年来,国内不少学校开始关注“共研”活动,但进行“共研”活动的大多散见于各高校或者职业技术学校,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、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,还有一些教师基于本学科的教学需要,进行了一些尝试,但都未形成较系统的操作模式和可以推广的成果。
纵观国内外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,虽然有专家和学校从多方面阐述了“共研”的途径和方法,但就我们的视野所及,对“共研”的深度研究还不够,对评价的研究也不够。针对“共研”,虽然有学校和老师从操作层面探寻了活动的方法和策略,但是多数是从“教”的视角出发,很少重视“共研”活动的文化浸润和传承,以及课程建设。可以说,基于“深度学习的共研”这一范畴的研究尚不多见。
“共研”引领着师生学习方式的变革。世界各国教育最关心的话题是培养,即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和怎么去培养人。在探讨这一话题时,学生学习方式在深入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中不断变革,为什么说我们的“共研”引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呢?因为其具有以下三个要义。
一是深度学习。“共研”是在教师的引领下,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研究主题,全身心地参与有意义的学习过程。是学生从知识记忆到知识理解,从知识获得到学习能力的提升,从具体知识的获得到核心观念的建构。可以说“共研”的过程就是师生深度学习的过程。
二是建构学习。“共研”是在教师的引导下,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,以问题为核心,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社会实践为基本内容,具有多元性、发展性、灵活性、开放性、生成性的特点,是一门建构性的课程。可以说,“共研”是学生综合实践建构学习的过程。
三是项目学习。“共研”以学生为中心构思课题,提出研究计划,通过实践解决问题。研究课题有学科内的,也有学科间的,具有主题性、综合性、复杂性等特点,以实践学习、体验学习、解决问题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。因此,“共研”过程也是项目学习的过程。
因此说,“共研”是基于问题的、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,使得学生经历了合作学习、探究学习、建构学习的过程,切实转变了教与学的方式,丰富的、多样的学习方式引领了学习方式的变革。

相关产品